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2022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 篇一12月13日,是第__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__周年。从1937年12月13日到__年12月13日,时间已经走过了__年。截止20__年12月日,南京大屠杀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从1984年的1756人,改变为仅剩78人。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铭记无数为新中国拼搏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砥砺前行。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牺牲精神”。每每听到30万,心都不由自主地颤抖一下,不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远体会不到那种无言地伤痛,即便是时间已经过去__年,只要一踏进纪念馆,钻心刻骨的痛感就会袭来。让人不由自主想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于是便有无数革命先辈化悲痛为力量,为保家卫国奋勇而上,不怕牺牲。即便是现在,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不怕牺牲的党员干部,有芦山“4·20”抗震救灾行动中牺牲的杨波、有不放心村民冒雨回村遇难的“扶贫之花”黄文秀、有抗台救险遇难的李夏、有倒在扶贫路上的党员干部、有倒在抗震救灾、消防救援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不是饮弹倒地的解放者,却是支起民族脊梁、扶起百姓安危的英雄汉。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来的,面临民族危亡时要勇于发扬“牺牲精神”。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斗争精神”。无数革命先烈想到“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听到30多万同胞的生命“昙花一现”,纷纷站出来,化悲痛为力量,拿出勇气与敌人斗争到底。现在,我们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不仅伴随着新的“危险”,而且也伴随着新的“机遇”,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新危险”时,要勇于发扬“斗争精神”。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广大党员干部不能“随遇而安”,有一丝一毫的“精神懈怠”,更不能幻想一切都“风平浪静”。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化悲痛为力量,在面对严峻形势时敢于出击,面对危机时敢于斗争。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拼搏精神”。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疯狂破坏,革命先辈敢于拼搏;面对新中国出现的“黑恶势力”,党员干部们敢于与之拼搏……正是因为他们勇于发扬“拼搏精神”,才换来了今日之幸福。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各个方面的困难,而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与之拼搏到底。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的拼劲儿,做个敢于拼搏的“勤奋者”、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追梦人”。
国家公祭日,旨在让所有人牢记历史悲痛,明白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更是旨在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化历史悲痛为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勇于发扬“中国精神”。
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二翻开日历,异常普通的12月13日,这一天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历史,这一天是血的事实,这一天,300000的中国人在机枪的扫射下,在刺刀的刀口下,倒在血泊之中。空气中满是弥漫着炮火味和血腥味,废墟上沾满了碎肉片和血迹。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只有一个共有的名字:日本鬼子。
这件惨绝人寰的事至今已过去73年,早已成为历史,但这段历史不该被人遗忘,更不该被敢做却不敢承担的人所篡改,历史不容有一点污垢,不容本身便双手沾满善良人血液的肮脏之人所篡改。
这一天,日本鬼子们对手无寸铁的中国进行了长达6周之久惨不忍睹的大屠杀。“鬼子”,呵,应该用屠夫,用禽兽来称呼吧。这些禽兽用铅丝将难民及其俘虏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他们进入南京的短暂一个月内,城内发起2万多起强奸,轮奸之类的事件,无论妇女,老妇还是少女都无法逃脱被玷污的局面。为了掩盖自己抢劫和强奸的罪恶,许多女子在被强奸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并且他们见道房屋便点火焚烧。似乎,这些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有趣且理所当然的事。
事后的南京一片凄凉。
一列列的数字,震撼着太多的人,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无辜生命。
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但是日本武藤章却似服了兴奋剂般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时任关东军参谋部第二课课长的河边大佐说:“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时至今日,日本任无悔意,连一句简简单单的对不起都没有,甚至试图通过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仅凭个人情感和信念曲解事实,掩盖丑陋的真相,甚至还声称南京大屠杀是
人该忘记过去,但不该忘记历史。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够清楚的了解曾经的中国,并且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83年来,中国人的仇恨没有增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
1937年的12月13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不该忘却的日子,这段记忆不能遗忘,这是一个让人的心会流血的日子。
看国家公祭日观后感 篇三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30万!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
今天,中国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现在中国人必须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四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习近平说过,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30万!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
今天,中国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现在中国人必须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及心得 篇五时间无情流逝,照片墙的灯,熄了一盏又一盏。一年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数字不断递减,但他们背负了一生的血泪经历,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干涸、模糊,而是与数十万死难同胞的悲惨遭遇一起,汇聚成了一页令人不忍卒读的历史篇章,一段刻骨铭心、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世界记忆。今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之名,深切哀悼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沉痛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庄严祭奠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友人,也将这段饱含血泪、屈辱的惨痛记忆,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镌刻在人类发展史册中,向世界表达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崇高愿望。历史中的不幸,我们不能忘却。屠杀、活埋、焚烧……三十万手无寸铁的鲜活生命,被日本侵略者以各种惨绝人寰的方式残暴剥夺。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国之耻辱,永世难忘。“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中的不幸,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沿着复兴之路砥砺前行,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血泪悲怆的警示呐喊,犹在耳畔。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欺的惨痛教训,就在眼前。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以强大的国家实力护佑百姓岁月静好。
不能忘却,更不容否认。从家祭到公祭,从一国公祭到公祭活动在多个国家举行,从民族记忆到世界记忆遗产,南京大屠杀超越时间、民族和国界,与马尼拉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泰缅死亡铁路等一起,诉说着人类的不幸,属于世界人民的共同记忆。这记忆铁证如山,容不得丝毫撼动。逆历史潮流而动,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就是否认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记忆,必将受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出国门,引发人类共鸣;出台相关条例,为伤害民族感情的“精日”行为划定“法律红线”;幸存者及后代赴日本召开证言集会,向当地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等等。今天,我们捍卫历史,就是捍卫这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世界记忆。守望昨天,筑牢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为了开创美好未来。正因这不能忘却的战争之痛和深重苦难,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更懂和平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宣读《和平宣言》、在“和平许愿墙”上签名等一系列国家公祭日期间的活动,传递着中国人向往和平、坚守和平、共建和平的祈愿。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过往已去,未来可期。我们相信,只要世界各国愿意携手同行,勠力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必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六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40多天时间里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此等兽行暴虐,旷世未闻。x年后的今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20x年新年贺词时提到,我们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斗成功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进行了隆重活动。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珍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久牢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回顾历史,牢记教训,枕戈待旦,我们定能勇创功绩,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梦。
祭,是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沦陷后的六个星期内,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一处展区上赫然写着“十二秒”。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从高空滴落,掉进一泓清泉,与此同时墙上亮起一盏印着遇难者遗像的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陨落。列宁说,“遗忘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不容遗忘,民族不会遗忘,我们不能遗忘。国家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是珍视和平,更是不忘屈辱。不忘南京之痛,缅怀华夏之殇,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斗、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决不移。
祭,是让我们珍惜当下,蜂拥前进!现如今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他们用亲身经受告知我们:战斗是何等残酷、和平是何等宝贵,而和平则是用很多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破则家忘、国强则民安,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民族的幸福;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要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们在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同时,更要珍爱和平,砥砺奋进。如今的南京将“创新名城、漂亮古都”作为进展愿景,新时代的我们也要以剧烈的忧患警醒砥砺前行,以坚韧的拼搏意志奋勉图强,以酷热的家国情怀铸造钢铁长城。让世人知晓,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决不移。
祭,是让我们矢志强国,奋斗青春!国家公祭日,祭的是国难沧桑史,祭的是民族独立奋斗史。国难当牢记,国人当自强。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梁启超先生说,“简洁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富有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在“两个百年”的新征程道路上,和平进展是主题,强大幸福是目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建设者和参加者,定当牢记历史,扛起责任,发愤图强,为强国强军不懈努力。任时间消逝,任时代变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决不移。